手機用或地圖時定位與現場偏差好大,有什么方法可提高定位精度?謝謝!
燈影人
阿元
一、換標注精度更高的手機;
二、期待地圖商更到位的服務;
三、掌握偏差規律以利于判斷……
怎么肥四
3.19萬。并且隔空喊話,“如果不服,也請允許第三方機構嵌入代碼監測驗證”。一石激起千層浪,地圖第一時間表示不服,通過官微反駁,“你要戰,我便戰。跑個分出來看”,質疑數據造假,隨后的抄襲將論戰演變成了道德戰。 然后,有態度的“吃瓜群眾”網易特針對手機地圖導航進行了直播評測,結果出人意料,2:0完勝。 眾多第三方數據頻頻進入公眾視線,試圖爭搶話語權,但究竟誰的話更具權威性?在這場口水戰中,到底誰的數據更有說服力呢? 財經評論員魏武揮發表了一個中肯的態度:他認為,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統計方法與樣本,第三方數據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也屬正常,而且雙方羅列的數據都可能有不準確的現象,這就是一筆糊涂賬。 地圖頭把交椅,圖了什么好處? 這個周末,地圖、地圖各有攻守,互戳脊梁骨,結果卻各自啪啪打臉,一眾看客滿頭霧水。地圖領域的前兩名拼個你死我活,就為坐上頭把交椅,這背后究竟圖什么? 眾所周知,地圖是移動互聯網的基礎應用,是通向o2o領域的入口,地圖對于bat巨頭的意義不言而喻。 因此,不難理解互聯網企業在地圖領域的一系列大動作:收購長地萬方;阿里投資易圖通,收購;收購科菱航睿,入股四維圖新;小米子公司入股凱立德…… 實際上,不管是還是,圖商主要是提供免費地圖服務、語音導航、標注服務、實時公交、生活搜索等服務。但是,撇開這些基礎的服務,圍繞著地圖,bat又衍生出了一整套生態鏈。以阿里系為例,阿里收購希望加強自身在地圖上的布局,然后又借助地圖完成了整個產業鏈的閉環,過去十二年間對導航地圖領域的專注,成就了現在可以為用戶及開發者提供專業的位置服務。 2014年9月,空降的俞永福曾表示,他接管之后的新將“專注用戶需求,專注做最好的地圖導航產品,專注地圖導航產品的技術研發,三年內無商業目標”。 而短短兩年之后,地圖就高調宣布,地圖手機客戶端人均(單機)每日總使用次數為
2.48 次,人均(單機)每日總有效使用時間為 1
7.08 分鐘,地圖則分別只有
2.06 次和
8.04 分鐘——也許,正是這樣的成績讓有了喊話的底氣,但這卻成為了雙方各執一詞的論據:地圖只看日活,則避而不談日活躍量,只談月活躍量。 實際上,對于地圖軟件而言,日活躍量意味著用戶粘度高,活躍度高,除了可以積累更多有用的數據,更可以轉化為更多的商業價值。但在地圖軟件發展的后期,地圖廠商會更看重用戶規模,此時關注的焦點就是月活躍量了。 其實,的底氣不止是來自日活躍量,還來自于雄厚的阿里系背景:阿里的產業布局,還新進一位重量級“伙伴”—由中國兵器與阿里聯手重金打造的千尋位置,這家公司將為提供高精的地圖產品,眾所周知,高精度地圖對于自動駕駛與無人駕駛意義非凡。 在外界看來,砍掉o2o、三年五商業化的戰略、不斷簽約代言人做語音包等一系列“不務正業”的做法,其野心早已是“昭然若揭”:超越地圖的范疇,下一盤更大的棋。 認為:圖商不應只關注蠅頭小利,傳統圖商必須革自己的命 當年,宣布手機地圖免費的行為,顛覆了傳統圖商的商業模式。如今,又高調宣布高精度地圖免費,聲稱要干掉傳統圖商,打造互聯網+汽車新服務生態,這又讓其它友商驚出一頭汗,這是否意味著圖商們又將面臨一場血雨腥風的洗禮? 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副總裁、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解釋到,“在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初始化發展階段,地圖廠商不應只關注蠅頭小利。傳統地圖廠商必須經歷合作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徹底變革,為用戶需求進行‘賦能’,未來地圖廠商競爭將體現在數據的應用和開發方面。” 對于已與國內外三十多家車廠建立密切合作的而言,這樣的思路意味著將轉變圖商與車廠之間綁定的傳統售賣合作形式,忍痛割愛放棄售賣地圖的利潤。 為何要放棄售賣地圖的利潤呢?因為地圖數據已不再是奇貨可居的商品,人人都可以是地圖數據的采集者與生產者。未來,地圖有望成為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。眾所周知,高精度地圖對自動駕駛意義重大,一旦開放了高精度地圖數據,將助推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市場的發展,更多車企有望快步進入自動駕駛的實驗中來。 你就能明白究竟要做什么了。不圖別的,只為一門心思地為各類服務搭建一個動態大數據平臺。 則表示:地圖則是其推進o2o業務的重要戰場與驅動力 不同于打造動態大數據平臺的發展理念,地圖更致力于推動出行工具向o2o服務平臺轉型。對于而言,自2013年收購長地萬方以來,地圖開始發力于自己的數據。目前地圖已實現底層數據完全自采,覆蓋所有城市。 地圖的使命也愈加明晰。作為“連接人與服務”戰略中最重要的入口級產品之一,希望通過地圖基礎數據來夯實o2o體系的基礎設施,通過poi,讓用戶直抵酒店、拼車、叫車、餐飲等服務,從而完成依托生態將o2o服務復制到海外的意愿。目前其國外數據主要通過外包形式實現。 如今,面臨著非常關鍵的業務轉型期,移動地圖月度活躍用戶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13%,地圖業務是財報中少有的亮點,是其推進o2o業務的重要戰場,更是推進其全線業務向前發展的驅動引擎。 未來,地圖終將形成平臺化、入口化和生態化。顯然,這與地圖的平臺化運營思路不謀而合,但對于地圖來說,其背負的商業化和變現重任卻是一天都不能停。 免費究竟有多大吸引力? 表面看來,面臨著內憂外患:地圖變現壓力又在步步攀升,與的口水戰難分高低,而如今又被拉到高精度地圖免費的新時代,但果真如此嗎? 推行的免費做法是否會有車廠愿意買賬,是否能夠經受市場的考驗?有這樣一種說法,免費往往是最貴的。高精度地圖與車輛動駕駛行為的預測判斷以及人身安全息息相關,車廠一貫相對封閉,對數據的開放也比較謹慎。高精度地圖的免費需要付出數據開放的代價,會對現有的研發流程、供應商體系造成影響。由此可見,車廠是否愿意通過免費的方式獲取到對現勢性、精細化要求極高的高精度地圖?不得而知。 免費對于車廠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?答案也不盡相同。 反正,除了之外,尚無一家圖商明確表態要免費向車廠提供高精度地圖,因為歸根到底,高精度地圖的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,后期還要進行實時的動態更新,一旦永久免費,其運營成本或將轉嫁到更新服務或其它服務上去。 未來,車企的盈利模式或將需從售賣車輛轉向服務轉變,屆時,圖商的數據服務能力需要增強,用戶的用車習慣需要轉變——但這是后話,開了個頭,剩下的事還要看市場的反應了,靜觀其變吧。
笨笨
一、換定位精度更高的手機;
二、期待地圖商更到位的服務;
三、掌握偏差規律以利于判斷……
光輝
2021-09-23 17:38:09 1387查看 1回答
瑩瑩
2021-09-23 17:45:26 541查看 2回答